北青网首页 | 新闻 | 娱乐 | 体育 | 时尚 | 财经 | 青年 | 军事 | 社会 | 旅游 |
| 收藏本站 | 设为首页
B04:青阅读
上一版  下一版
  
B04:青阅读
 
上一版  下一版
前一天  后一天
电子版首页 > 第B04版:青阅读
上一篇

写作者的孤独与小兽类似

2021年06月11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报

    ◎韩浩月

    周晓枫在写作上的独特性,一向体现为她的文本是个混合体,在细腻中有粗粝,在勇猛中有脆弱,在善意中有血腥。追踪她写作上的变化,会发现她近年的作品,除了多些童心与温情之外,本质上仍然具备雕刻般的精准与痛感,她在电脑笔记本上打字,如同在皮肤上盖下印章,让许多阅读者,体会到某种敲击的力度。

    巨鲸、候鸟、野兽……以往周晓枫的作品主题,容易让人把她往自然主义文学的领域推。但其实不然,不管周晓枫的现实足迹还有写作视野走得有多远、放得有多宽,她的文章读到最后,总会具体到内心的荒野,那里植物茂盛、杂草丛生、海水斑斓、沙砾如金,适合陆地、天空、湖海中的各种动物野蛮生长。

    周晓枫新书《幻兽之吻》,书名仿佛科幻小说。没读之前,以为她笔下的巨兽会像《阿凡达》里潘多拉星球上的六脚马、幻影骑士的坐骑托鲁克那样,神秘又炫目。但读完之后会发现,她这本书的主角,是经常蹿到她阳台上讨要食物的流浪猫,她在家中饲养的两只土拨鼠,她在小区公园遇到的沼蛙……

    都是再日常不过的动物,但读它们的故事,仍然会有内心的悸动。周晓枫没有放大它们的体积,但却无限放大了它们的情感,真切地让人觉得,那些小兽,拥有了与人一致的七情六欲,掌握了与人交流的全部秘密,它们的存在,让地球上的人类家园,有了那么一点潘多拉星球的魔幻意象。

    无法回避的告别与死亡,是《幻兽之吻》想要绕开但最后却不得不重重落笔的要点。一只做绝育手术因麻药过敏而死去的猫,一只还没来得及取名字在地下车库被车撞死的猫,一只死后被埋在院子里玉兰树下的土拨鼠……在相关文章的多数篇幅里,周晓枫是以女孩的顽皮与稚气,描述与小兽们之间的欢快趣事与小小苦恼,然而当告别与死亡来临,她才有了一名母亲般的心碎,以一位作家的庄重,写下这些小兽在她生活与灵魂里刻下的痕迹。

    周晓枫为什么那么爱写动物?她仔细地观察自己遇到的每一种动物,感受着它们身体里跳动的那颗或大或小的心脏,从它们的眼神中捕捉微妙的情感信号……从《幻兽之吻》这本书里,或可破解写作者的内心密码。

    或是“孤独”,使得他们走到了一起,一名写作者的孤独,与那些脱离了大自然必须依赖人类才能活下来的小动物们的孤独,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与共鸣之处。周晓枫写小兽们的可爱与暴躁,弱小与乖巧,其实也是曲笔在写人被无形的环境与事物“囚禁”后的本能反应。在巨大的城市里面,当黄昏的街灯或者落雪的傍晚,一个内心充满担忧的人怀抱着她需要照顾的宠物回家的那刻,画面里,他们的无助是一致的。

    周晓枫拥有一名优秀写作者的基本内心素质:强大而理性,她可以为与小兽们相处时所受到的攻击而趁机大哭一场,但当面对重大事件时,却能够做到约束情感不泛滥,保持一种近乎让人肃然起敬的仪式感。被捕杀的鱼,逐渐失去体温的土拨鼠,被捣碎喂鸟的身体透明的幼虫……在周晓枫的眼睛里,一场场的生离死别,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,而她能做到的,只是用手掌给它们短暂的一点点温暖或依靠。

    能够毅然转过身去,这不是残酷,而是悲悯。作家的最大责任,是诚实地告诉读者真相。世间万物,每一秒都处在不停地竞争与杀戮当中,能够正视因为敏感的觉察而蜂拥而至的痛苦,是一个人保证自己可以尽可能地做一个正常人的前提。

    周晓枫亦在用她写作小兽时的角度来写那些她喜欢的女性,包括玛丽莲·梦露、萨冈、杜拉斯、茨维塔耶娃等十位。她写这些女性的外在,也写她们的内心,但更多的笔触,是在写她们作为女性的本能。十名女性构成的群体画像,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男性化的脸谱,她们真实、野蛮、尊重自己的欲望,她们坦然地说谎、占有、抢掠。她们敢于展示自身的两面性,不惧晾晒内心的疤痕……读完周晓枫笔下的她们,不会产生幻灭感,反而会因为在平等层面的拉近,而产生某种敬重,乃至于还有一些“我们都一样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。

    对痛感的迷恋,对真实有着近乎癖好般的挖掘,还有不知疲倦地对细节进行天高地阔般的扩展,使得周晓枫的写作一直是充盈的、丰沛的。《幻兽之吻》中,尽管一些章节有着鲜明的女性写作特质,但整体上,这本书还是没法用性别去定义的。她保持了少女时期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与打量,所以不管她的文章透露出多少属于成年人的残酷,纯真仍然是底色。

    在《幻兽之吻》中,周晓枫把更多的注意力,放在了外部事物方面,内在的觉察与反省,以更凝练的篇幅隐藏于作品的某一页、某个角落。这是周晓枫创作倾向的一个细小的转变,她似乎开始收复曾经大敞四开的内心失地,转而让第三方的形象与信息,大面积地占领她的注意力。当一名作家的自我开始向后退的时候,这意味其已经获得了某种满足与安全感,继而向更开放而宏大的领域迈进。